1. 关于木材烘干工艺的书
木材为何要蒸煮,有何作用?
木材为蒸煮以后,可以改变木材颜色;减小木材心、边材色差;保持木材天然光泽;缓解木材初始含水率梯度差;降低木材干燥缺陷发生的机率,同时,煮过之后不轻易开裂,也有助于防腐防蛀 。
木方蒸煮工艺
蒸煮的目的是为了软化木材,增加木材的可塑性和含水率,以减小刨切时的切削阻力,并除去一部门木材中的油脂及单宁等浸提物。
一般术方的蒸煮都采用水煮的方式.蒸煮的温度及时间要根据树种及木材的硬度,刨切薄木的厚度进行控制,硬度大的则温度较高,薄木厚则蒸煮时间较长。
木方蒸煮时应留意以下几点:
本方放入蒸煮池时冰温最好保持室温,以免术方骤然受热膨胀而开裂。
开温速度为10~15摄氏度/小时,升温太快易在木方内引起热应力,导致木方开裂,温度升至40℃以上时更应放慢升温速度。
木方蒸煮时应按树种,径级分别进行。
蒸煮过度会降低薄木的刨切质量。
要及时清除蒸煮池中的油脂、树皮、泥水,以免污染木方.
蒸煮后的木方应转放到刨切机前的温水贮木槽中等待刨切,刨切最相宜的温度为50~60度,过高的温度会使刨刀变形,造成薄木厚薄不均,或使薄木表面起毛。
以下为某厂木段蒸煮工艺示例:
水曲柳:水温从15℃上升到50℃,保温4h,然后从50℃升温到90℃,升温速度保证为2~3度/小时,再保温10h.
黄波罗:水温从15℃上升到70℃,升温速度为4~5℃/h,然后,水天然冷却,浸泡24h。
樟木:水温从15℃上升至80度,升温速度为4~5℃/h,然后,水天然冷却,浸泡24h。
栎木:水温从15度上升至50度,保温4h,再进一步增加水温至100C,升温速度为2~3度/h,保温 15~20h,然后,待水天然冷却.
2. 木材烘干技术参数
,木材烘房别称木材干燥窑,可使木材内部的温度高于60℃,使用物料中寄生的虫卵很快杀灭、达到防蛀、防霉的作用。
对于各种不同性质的木材要先取合适的微波加热速度,达到最佳的工艺条件,可获得最佳的效益经过 60℃以上温度干燥处理后,当木材的含水率降低到 15% 以下时,可以杀死木材内部的虫卵并减少菌类和害虫的侵害和破坏,不仅保证了毛坯料的固有品质,而且也提高了抗腐蚀能力。
3. 木材烘干工艺技术
木材是天然生长的材料,由于年轮,内部组织结构的差异,要做到绝对不变形是不可能的。
通常是用两种方法来减少木材的变形:一种是用先进的干燥脱脂设备,对木材进行干燥脱脂,使湿木变为干燥可用材时,木材内藏内应力少;另一种是长料用短料指接(即纵向集成,卸内应力来减少变形),宽料用窄料胶合(即横向集成,用缩短本根料的年轮来减少变形)。这就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纵、横(二维)集成材大量地取代大规格实木料的真正原因。——木材是个“海棉体”,“湿涨干缩”是其另一属性。而木材结构的不对称性,决定了木材各向湿涨干缩率是不一样的。大量科学试验表明,绝大多数的木材,弦向(圆周方向)湿涨干缩率是径向(直径方向)的一倍,是纵向(树的生长方向)二十倍关系,而抗拉强度正是相反,木材的纵向抗拉强度却是弦、径向二十倍的关系。这就是像胶合板这样纵横交错相粘的木板因横向湿涨干缩率减少了十几倍,抗拉强度却提高了十几倍而广泛取代实木板的真正原因。——显然,纵、横(二维)集成材取代大规模枋料能解决变形问题,但仍不能解决横向湿涨干缩过大的问题。如果在纵横(二维)集成材的基础上(祥见图1)再胶粘二层横向单板,既解决了变形问题,又解决了横向湿涨干缩问题,由于横向抗拉强度提高了十几倍,其实还解决了横向开裂问题和减少横向变形性。我们把这样的集成材,称之为纵横三维集成材。——室内木质装饰材料中,以实木形态表现的材料一向都有是最华贵和有生命力的。海洋实木复合系列产品,如门套、窗套、木门等,均是以纵横三维集成材(或二维纵横集成材)为基材,采用的曲压(平压)热压工艺,粘合名贵木皮加工而成的,一方面它具有实木特征而显华贵和有生产力,另一方面,却比实木产品更不变形,开裂和湿涨干缩率低、价位低等特点——这就是海洋实木复合系列产品的基本特征。-—海洋实木复合系列产品创造性地采用纵横三维集成材(或二维纵横集成材)为基材,使用效果到底如何,七年来,大批量的回头客就是很好的证明。——我们要申明的是,纵横三维集成材,可大大地减少木材的变形,开裂和湿涨干缩问题,但不可能彻底地解决变形、开裂和湿涨干缩问题;我们讲不变形,指的是变形度未超过国家或企业标准的允许范围内;我们讲的不开裂,指的是未发生结构性开裂,而不是表皮开裂和缝隙。4. 关于木材烘干工艺的书籍有哪些
简牍是中国古代用的竹简和木片制成的书写材料,为未编成册之称。
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有关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作“检”。
简牍主要内容
0世纪40年代以前出土的简牍文献,除了孔子旧宅的壁中书和西晋时发现的汲冢书以外,大都属于此类。在战国时期的楚墓出土的竹、木简,几乎都是随葬品的清单(遣策)。云梦秦简,大部分是法律文书,由于中国唐代以前的法典。
除了古籍中引用的一些条文外全部亡佚,所以这批秦简是研究秦代法律仅有的资料。居延、敦煌等地出土了皇帝的诏书、中央政府和各级组织下发的一些文书(如通缉令、边境备警的通知、烽火信号的规定、任免官吏的公文等)。
5. 木材烘干作用
蒸煮的目的是为了软化木材,增加木材的可塑性和含水率,以减小刨切时的切削阻力,并除去一部分木材中的油脂及单宁等浸提物。一般术方的蒸煮都采用水煮的方式.蒸煮的温度及时间要根据树种及木材的硬度,刨切薄木的厚度进行控制,硬度大的则温度较高,薄木厚则蒸煮时间较长。
木材蒸煮设备注意事项:
1.本方放入蒸煮池时冰温最好保持室温,以免术方骤然受热膨胀而开裂。
2. 开温速度为10~15摄氏度/小时,升温太快易在木方内引起热应力,导致木方开裂,温度升至40℃以上时更应放慢升温速度。木材蒸煮设备哪家好?
3.木方蒸煮时应按树种,径级分别进行。
4.蒸煮过度会降低薄木的刨切质量。
5.要及时清除蒸煮池中的油脂、树皮、泥水,以免污染木方.
6.蒸煮后的木方应转放到刨切机前的温水贮木槽中等待刨切,刨切最适宜的温度为50~60度,过高的温度会使刨刀变形,造成薄木厚薄不均,或使薄木表面起毛。
6. 木材的烘干处理程序
1、常规干燥:这种干燥方法就是使用常压湿空气作为干燥介质,然后用蒸汽或者热水做热媒,之后再简介的加入空气,通过空气对流的方式对木材进行加热起到干燥的目的。
2、高温干燥:高温干燥和常规干燥的主要区别就是使用的干燥介质的温度是比较高的。高温干燥不仅干燥速度快,而且稳定性好,材料的颜色会变深,而且表面会硬化。
3、除湿干燥:和常规干燥类似,使用的介质是常压湿空气。除湿干燥不仅质量好,而且还不会产生污染,还节能。
4、太阳能干燥:就是使用太阳能辐射的热能然后把空气加热,之后热气集中到集热器和材堆间循环对木材进行干燥。太阳能是比较廉价的,而且是间歇能源。
5、真空干燥:干燥使用的介质可以是湿空气,之后在大气压的条件下进行干燥。这种干燥方法速度快,周期短,而且干燥质量好。
6、高频干燥和微波干燥:这两种干燥方法都是使用湿木材作为电介质的,之后在磁场的作用下,木材中的水分子就会进行高速度的转动,水分子转动发生摩擦,摩擦生热,达到干燥的目的。
7、烟气干燥:这种干燥方法一般是用于常规的炉气干燥的最开始的阶段。使用的都是土法建造的一些小型的干燥室。这种干燥方法投资比较少,而且成本低,但是烟尘对于环境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干燥的质量不容易保证。
7. 木材烘干工艺流程
采用木材烘干机,100℃,2-4小时即可。
8. 木材烘干技术培训
原理就是脱掉木质里的胶质和蛋白、糖等成分,使木头干燥速度加快,这个方法可以保证木头不会有严重的开裂,但木质会受影响,致密度、光泽度会有所下降,如果有高的要求,尽量不要急功近利。
1.可以放在阳光不太烈的地方,让其风干。或者窑干,可以控制干燥速度。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这是最好的方法。
2.如果速干有两个办法可以试试,一个是蒸煮法,另一个是流水浸脱胶法。
9. 木材烘干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大多数消费者在选购家具的时候,只看表面,但是我认为,一件优质的家具最重要的恰恰是它最本质的内在,就是它的持久稳定性。
要保证稳定性,就必须烘干。木材的烘干直接关系到成品家具是否会开裂、变形、榫卯松动……
有些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尤其是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往往不做烘干就直接生产,从而影响到家具的使用寿命。
一般情况下,原木含水率在30%左右,而经过烘干后的板材达到8%-12%,这样才适合用来做家具。
中国区域大,有句老话说,家具不过江,意思就是以长江为界,南北气候相差很大,北方家具含水率要8%左右,即使是南方也要12%。
烘干一般有一次烘干,好一点的是二次烘干,完美的就是三次烘干了。第三次烘干就是在做油漆之前,根据地区来进行调控烘干含水率。南方的可以省了这一步,但是北方是必不可少的。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更何况买红木家具也不是一比小数目,朋友们在选购家具的时候,一定不要只看表面,辛苦一点跑到厂家看看烘干全过程。
以上是我临时整理的,关于烘干的个人经验和看法
朋友有什么疑问,再一起讨论解答
越分享 越快乐 越成长
10. 关于木材烘干工艺的书有哪些
木材烘干工艺一般怎么要求的?求解答。 现就厚7公分厚软木材板材的烘干方法大致介绍一下:热风干燥法
1、预热处理阶段,目的是在未干燥之前先使木材充分热透,软化木材,并清除可能已经存在的干燥应力(在气干过程中产生的)。
启动热风炉鼓风机向烘房内供热,同时启动蒸汽发生器向烘房内加湿(喷蒸),温度40℃-50℃之间,温度上升不能太快容易导致木材变形开裂,喷蒸时(加湿)关闭排潮,减少热量损失。向烘房加湿时间视木材品种和厚度而定,一般10--20个小时,约1-2天时间。窑内循环风机每2小时自动换一次转向,确保烘房内温度和湿度一致。
2、中间处理阶段,中间处理是在窑干过程中进行的调湿处理,其目的是消除前期所产生的表面涨应力,以防止表裂,或消除中、后期干燥所产生的表面硬化,以防止后期发生内裂。
排湿是根据窑内风机的运转方向手动进行的,当预热加湿完成后,闷窑24小时。温度在55度以上即可进行排湿,根据风机转向手动打开或关闭相对应的排湿口盖,排湿时间是风机每2小时换向一次,排湿20分钟。排湿后温度会逐步上升,但不能超过80度。
对于容易变形或开裂的木材,排湿干燥中适当再进行少量加湿(喷蒸),以消除木材的内应力。烘干榆木建议前期大量加湿,加湿时关闭排潮口。本操作约需要6-7天的时间。
3、正常烘干阶段,9天以后,温度65℃-75℃,严禁超温80摄氏度,停止加湿(喷蒸),循环风机每2小时换向一次,排潮1小时。直到烘干.约需10---12天时间。
处理结束后,焖窑4-8小时取样检查,合格后缓慢降低烘房温度,温度降至40℃左右时,方可出窑。
11. 木材烘干书籍
会吃的,只是极少那样,哪有蟑螂放着地上地下到处现成的食物不吃-然后去吃衣服木头?但是确实有一些极端情况下会吃,但是一般根本不会去吃那些东西,例如你在一大堆养蟑螂的箱子里放一块木头或一块布,那我确定一段时间后那些东西上一定会有缺口或小碎屑,只有很极端的情况蟑螂才会去吃那些难以消化的东西,不过都不会吃太多,顶多就是多一个迷你小洞或小缺口,看起来像被咬过或啃了,如果有看到那样的情况那绝对是蟑螂干的好事。但如果只是问——会不会吃?那是肯定会吃的。
还有我今天起来后就一直在看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 一只打蟑螂在墙上的日光灯最右边,先是往上面爬,然后爬到墙的顶端尽头时就转个头往左边接着爬,到了日光灯左边的正上方一个钉子那里时就又改道爬去扒天花板了。问题就在这儿,天花板上它一直爬直线,到了某个地方突然失足掉下来时瞬间又飞到了日光灯的最右边,然后接着爬到墙顶端,向左爬到钉子那里····爬天花板····失足·····飞到日光灯最右边·······循环
一开始我很纳闷,怎么那儿有只蟑螂一动不动?几分钟后听到它兹兹兹地响,一开始没去看,以为它自己蛋疼在那里玩呢,但是当我听到第3次滋滋响时我一看才发现它还在日光灯右边,但是接下来我决定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所以就看见它从天花板掉下来在半空中瞬间又飞到日光灯灯的右边,接着又连续看到了这情况重复两次,它现在停在墙壁的一边~刚刚我记得踩死一只蟑螂,原先看见它从上面突然飞到风扇后面,被我轰到地上,想让它滚出去,但是它却朝我脚狂奔来,一惊之下就如来鞋掌终结之,然后一抬头看墙上,还有一只大的,死的这只不会是它朋友吧,不会玩2P吧,那它下次飞又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