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预制桩制作
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自中间向四周进行。
一般基坑不大时,应从中间开始分头向两边或周边进行;当基坑较大时,应将基坑分成数段,而后在各段范围内分别进行。打桩应避免自外向内,或从周边向中间进行。
第一种打桩顺序,打桩推进方向宜逐排改变,以免土壤朝一个方向挤压,而导致土壤挤压不均匀,对于同一排桩,必要时还可采用间隔跳打的方式。对于大面积的桩群,宜采用后两种打桩顺序,以免土壤受到严重挤压,使桩难以打入,或使先打入的桩受挤压而倾斜。
2. 预制桩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环节?
预制管桩灌芯是在钢管内注入混凝土的过程。其灌芯时间和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与设计要求进行确定,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建议:
1. 灌芯时间:在完成预制管桩沉桩后的第2-3天进行灌芯,这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管桩承受的水压最小,施工较方便。
2. 灌芯方法:
A. 首先将钢管端部密封,防止混凝土流出;
B. 将混凝土倒入钢管内部,采用振捣、插管等方法进行填充,直至钢管充满混凝土并且达到设计高度;
C. 在灌芯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防止出现裂缝或空洞等问题,并进行充分的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密实。
总之,预制管桩灌芯是一个关键的施工环节,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灌芯后的管桩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在灌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设计,以避免因施工不当而产生的质量问题。
3. 预制桩制作工艺流程
⑴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等。
⑵荷载量测:一种是由安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另一种是通过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千斤顶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
⑶沉降量测: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沉降测定平面宜在桩顶200mm以下位置,测点应牢固地固定于桩身,应避免气温、震动及外界因素的影响。
⑷检测范围:①甲级桩基;②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质量可靠性低;③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④群桩产生挤土效应。
⑸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少于2根。
4. 预制桩制作时,上层桩或邻桩的浇筑必须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用间隔重叠法制作时,其重叠层数一般不应超过四层。
预制桩,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制成的各种材料、各种形式的桩(如木桩、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桩等),用沉桩设备将桩打入、压入或振入土中。中国建筑施工领域采用较多的预制桩主要是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两大类。混凝土预制桩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坚固耐久、施工速度快,是中国广泛应用的桩型之一,但其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常用的有混凝土实心方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中国采用的钢桩主要是钢管桩和H型钢桩两种,都在工长生产完成后运至工地使用。
现场预制方桩多用叠浇法,重叠层数取决于地面允许荷载和施工条件,一般不宜超过4层。制桩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沉降。桩与桩间应做好隔离层,桩与邻桩、底模间的接触面不得发生粘结。上层桩或邻桩的浇筑,必须在下层桩或邻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后方可进行。钢筋骨架及桩身尺寸偏差如超出规范允许的偏差,桩容易被打坏,桩的预制先后次序应与打桩次序对应,以缩短养护时间。预制桩的混凝土浇筑,应由桩顶向桩尖连续进行,严禁中断,并应防止另一端的砂浆积聚过多。
5. 预制桩制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需要的。
这是因为,由于土质不可预见的因素,预制桩的孔洞底标高不一定能合适,这时,预制桩安装时,顶标高有可能也就不一至,必要时,应破桩头。
因此,预制桩制作时,应充分考虑该因素,桩长度适当放大50~100cm,这样,就可以在保证桩长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桩顶端标高一致。
6. 预制桩制作工艺
锤击或静压到设计深度再施工承台地梁
7. 预制桩制作时要求
一,预制桩接桩的三种方法主要有硫磺胶泥浆锚法接桩、焊接法接桩和法兰螺栓接桩法三种。其中预制桩采用焊接接桩的要求:
(1)下节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m。
(2)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接桩就位纠偏时,不得采用大锤横向敲打。
(3)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采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4)焊接宜在桩四周对称地进行,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第一层焊完后必须把焊渣清理干净,方可进行第二层施焊,焊缝应连续、饱满。
(5)焊好后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min。严禁采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施打。
(6)雨天焊接时,应采取可靠的防雨措施。
(7)焊接接头的质量检查,对于同一工程探伤抽样检验不得少于3个接头。
8. 预制桩制作有哪些要求
管桩按外径分为300毫米、350毫米、400毫米、450毫米、500毫米、550毫米、600毫米、800毫米和1000毫米等规格,实际生产的管径以300毫米、400毫米、500毫米、600毫米为主。目前以直径400、600外径为主,管桩全是工厂化生产,常用节长8-12米。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单节桩长度是根据品种:PHC、PC、PTC;混凝土强度等级、外径、壁厚、预应力钢筋数量、螺旋箍筋规格、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等等,根据图集选用。最长单桩预制长度7~30m。
管桩按桩身抗裂弯矩的大小分为A型、AB型和B型。
A型的有效预应力约为3.5-4.2Mpa,AB型为5.0Mpa,B型约为5.5-6.0Mpa,一般管桩有4-5Mpa的有效预应力,打桩时桩身混凝土可有效地抵抗仃桩拉应力,所以,对于一般的建筑工程,选用我国规定的A或AB型的管桩就可以。 每节管桩都有出厂标记,表示在管桩表面距端头1.0米左右的地方。
9. 预制桩制作,搬运,堆放有哪些要求
预制构件强度达到100%才可以运输。
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起吊,达到100%后方可运输和打桩。
单节桩采用两支点起吊时,吊点距桩端宜为0.2L(桩段长)。吊运过程中严禁采用拖拉取桩方法。
10. 预制桩制作时,当桩长超过
按定额理解,结算时对预制管桩的长度有三种计算方法:
1、桩长=桩尖到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有效桩长),超出设计桩顶标高的部分要凿除,不计入桩长内。这个很合理,符合清单规则。(计算长度最短)
2、桩长=从自然地面到桩尖的长度(桩尖入土深度),高出地面部分不计入,低于地面部分(送桩长度)不扣除。按打桩记录计算就可以,简单明了。(计算长度最长)
3、桩长=(入土桩长),即高出地面的扣除,低于地面的(按送桩长度计算)也扣除,刚好和地面平齐的不扣除。这种计算方法会让施工方不愿意送桩,因为送下去的不计算长度,浪费桩主材(计算长度居中)